作者:水中村人
【来源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b0a647301008phz.html】
之一:公文写作的作用与意义
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、不断前进,得益于对于前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继承。与动物世界不同的是,人类除了口耳相传外,还有文字这一特殊的手段。文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,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。人类凭文字而传承历史,传播知识,交流信息,脱离野蛮而进入文明。文字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突破时空界限,使信息的交流可以跨越时空,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,甚至可以瞬间到达世界的每一个房间。虽然,现在已经是读图时代,但文字由于其独有的精确表述功能,并没有被冷落和淘汰,而且也不可能被淘汰。因为这是人类的杰作,是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主宰的一柄无往而不胜的利器。
人类社会是一个群居的社会,其最大特点便是组织性,而最强大和最正规的组织非国家莫属。人类的发展非但没有消灭国家,而且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。经过千万年的发展,在经历了原始社会、农业社会、工业社会后,现在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。信息社会的最大特点,便是信息与能源、原材料一样,成为一种资源,可以开发利用。而政府机关无疑是最大的信息来源地和集散地。这是因为,政府承担了社会管理的责任,享有获得各类信息的特权和便利,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、科学判断、合理利用,来调控经济、管理社会、服务民众。信息的处理和运用,主要是通过文字表达来实现的,在机关里,则是通过公文来实现的。正是鉴于这一特点,各级各类机关对公文都是十分重视的。可以说,公文是机关工作的一个工具,没有了这个工具,机关的运转也就成了问题。
说到机关公文,有许多人对此是有误解的。有人认为,写公文是秘书人员的事情;有人认为,写公文是雕虫小技,没有什么花头;也有人怕写公文,怕吃苦,怕出丑;甚至还有人认为,现在机关“文山会海”泛滥成灾,都是公文惹的祸。凡此种种,都妨碍了公文的写作。因此,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公文写作的作用与意义。粗粗分析一下,有那么几点:
其一,公文写作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。机关干部有三大基本功,即办事、办会、办文。不管是办什么,最后都离不开公文写作。你笔头不行,办事能力再强,办会水平再高,办文速度再快,也无法胜任工作,因为你无法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,不能使个人的智慧变成集体的智慧,最后,你只能帮别人跑跑龙套、打打下手。这样的机关干部,在机关里混已经不容易了,要提拔就更难了。也有人说,我看到一些人不会写,不是官当得比我还大吗?有这种情况,但大都是过去上来的,而且是上了年纪的人,现在的一些领导都是能写的,只不过当了领导不用写罢了。
其二,公文写作是实现自我的重要一环。文字写作最大的一个好处,便是通过写作,使你的思维得到了整理。原本凌乱的想法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,一些漏洞得到了暴露和弥补。写作还可以使经验得到提炼和积累,使稍纵即逝的想法固定下来,完善起来,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想法。写作也是别人认识你、了解你的一个途径。口头表达的机会更多地被领导所占有,尤其是大会上的发言,一般干部很难有这个机会。书面表达则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、层级的限制,你独到的想法,通过公文的交流,可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。一不小心被领导采纳,成了决策,无形之中对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。说不定还会被领导所赏识,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。
其三,公文写作也是整合组织资源的重要手段。公文从起草、修改、定稿、签发,到接收、贯彻,要经过数人之手,每个人都在上面修改一点,完善一点,最后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。在这一过程中,通过公文的写作与流转,使组织资源得到了整合。如果没有公文,你传一句话给我,我传一句话给他,要不了几个回合,那话的意思就变了。而通过公文的传递,不但意思不会变,而且会更完善,意见会更统一。这就是公文的意义所在。俗话说,口说无凭,立据为证。公文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凭据作用。谁说了都不算,有红头文件才算数。通过红头文件,可以把整个组织的资源都调用起来。
实际上,写作是一门技艺,是一种本事,学会了没有人可以拿走。“言而无文,行之不远。”古人对写作都十分重视,封建社会取仕都要通过科举考试,写作至少是块敲门砖,没有写作能力是不可能进入仕途的。古代的一些官员,本身文章就写得很好,是文学大家,如我们熟悉的屈原、韩非、曹操、诸葛亮、韩愈、白居易、柳宗元、苏轼、欧阳修、王安石、范仲淹、纪晓岚、龚自珍、黄宗羲等等。当代的毛泽东主席,文才武略更胜古人,他写的文章成为一种典范,至今无人能够超越。当官不会写文章,可能是中国近几十年才有的事情,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。为什么会出现“文山会海”现象?除了官僚主义作风外,真正会写文章的人太少,肯脑筋的人太少,肯负责任的人太少,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。提高写作水平,是现实的需要,也是机关干部的一个努力方向,于个人可以增长才干,于单位可以壮大力量,对于学习型机关建设也有莫大的好处。
之二:公文的特点与要求
公文属于应用文范畴。从文章分类来说,大的有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之别,在非文学作品中,又有记叙文、议论文、应用文之别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应用文的使用频率最高,但被关注的程度却不高。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呢?因为,记叙文有曲折的情节,议论文有高深的哲理,而应用文仅仅作为一种工具,在写作上只要求准确表达即可。但这并不说明应用文不重要,恰恰相反,应用文的重要性就象阳光、空气与水份一样,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。
机关公文作为特定的应用文,除了应用文的一般特性外,还有三个明显的特点,即法定作者、法定效力、特定格式。
与写小说、诗歌等文学作品和评论文章文责自负不同,公文写作的文责由最后签发者来承担。公文也不是谁想写就能写的,由谁来起草,谁来修改,谁来定稿签发,都得按照机关内部的分工来定。公文的作者是无名英雄,在通常情况下,并不为外人所知。不管个人在其中做出了多少贡献,最后都归单位所有。这就是法定作者的含义所在。
公文的效力来源于它所属机关的法定权力。公文是用来指挥、报告、沟通、说明的,是一种交流和管理的工具。公文一旦产生,就具有了法定效力。公文的这一特性,决定了它的严肃性和规范性,也决定了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。当某项工作完成时,与之相关的公文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,而随之成为档案。与公文的法定效力相关,部分公文还有保密性的特点,有时是范围的保密,有时是时间的保密,有时是两者共同构成保密要件。公文的密级分为秘密、机密、绝密,随涉密内容而定,有专门的规定。
公文有自己独特的行文方式和写作体例。机关是一个管理部门,它要面对的关系有上下左右之别,处理的问题有轻重缓急之分,工作的方式有实地调研、会议讨论、文件来往等等,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公文格式。对正规的公文,国家有专门的规定,即使是一些讲话材料、介绍性文字,也有自己的特定要求。所谓官样文章,即是没有个性的公文,而这恰恰是公文的一个特点。
文章的写作方法大体分为记叙、描写、抒情、议论、说明五类。记叙、描写、抒情是形象思维,属于感性范畴,它是文学作品的内核所在,小说是运用记叙、描写的典型,诗歌则是抒情的典型。议论、说明是逻辑思维,属于理性范畴,它是科学作品的内核所在,政论文章、科学论文和产品说明书便是其中的典型。公文要用到记叙、议论、说明,但很少用到抒情,除非是领导在动员时、庆典时的讲话,或者是贺信、贺词之类,偶尔会用上一点,基本上没有用到描写的时候。公文的记叙也不象记叙文中可以灵活运用顺叙、倒叙、插叙、旁叙、转叙,它用的多是顺叙、平叙、概叙。公文的议论也不像议论文中追求逻辑的严密、气势的恢宏,它追求的是说理的实在、事实的无误。公文的说明也不需要象说明文那样细述无遗,它仅仅是根据需要作必要的补充说明即可,如规章的名词解释部分就用说明的方法。
公文是一种工具,要求它必须体现职能,注重实用。公文有法定效力,要求它必须条理清晰,表达严谨。公文是一种特定文体,要求它必须文字平实,准确简练,文风朴实。公文姓公,一切要想在公文中体现个人价值,卖弄文字技巧的想法都必须去除。好的公文应该达到只见事不见人的境界,达到无我的境界。
之三:公文写作的四大要点
公文写作是职务行为,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工作。如何把公文写得更好,对促进工作更有利,值得研究。根据公文的特点,我以为,在公文写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四点:
一是想清楚。公文写作,主题是第一位的,技巧是第二位的。这一点与写其他文章没有什么区别。在动笔之前,先要想清楚,写这篇公文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?问题的原因在哪里?重点、难点、焦点在哪里?如何去解决问题?有什么办法和措施?把这些问题都研究清楚了,文章的主题也就确立了,重点也就明确了。所谓胸有成竹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不管哪类文章,思路必须清晰,主旨必须单一,议题必须集中,观点必须鲜明。否则,思维混乱,必定导致写作的失败。
二是讲明白。想清楚的事情,要把它准确无误、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,不能因为表达的原因而把想法给歪曲了。把形势讲明白,把道理讲明白,把问题的原因讲明白,把措施讲明白,该突出的重点要突出,该强调的意见要强调。公文是用来执行的,你表达得越清晰,越便于执行。
三是有特色。公文虽然自成一体,是一种格式化的文体,但也不能呆板得象一块石头。公文的特色体现在内容之中,也体现在文字表达之中。有特色,从大的方面来讲,要有时代特色、地域特色;从小的方面来讲,要有工作特色、单位特色;从细微的方面来讲,要有行文特色。好的公文,内容上要特点鲜明、亮点纷呈,表达上要自然生动、引人入胜。特别是调查研究、经验介绍之类的文章,更要体现特色。否则,形似枯槁,味同嚼蜡,没有几个人愿意看下去的。
四是可操作。写公文不是写文学作品,可以发挥想象力,随心所欲,想怎么写就怎么写。公文是一种交流和管理工具,其中涉及的内容,不但要求事实清楚,理由充分,论述有据,而且必须强调可操作性。否则,文章尽管写得很好看,但中看不中用,于事无补,于世无益,就失去了公文的本来意义。因此,公文要实在可行,力求避免空泛,要坚决摒弃满篇都是正确的废话、空洞的套话、真实的假话的八股文风。
之四:值得注意的几个关系
写作,无非是把想好的东西落到纸上。写作的关键在于思考。文章是一个生命体,它是完整的,而不是支离破碎的。一滴水映出大海狂澜,一片树叶蕴藏大树基因,一段文字反映文章风格。世界上的事物是有机联系、相互影响的,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。关系是一种客观的存在。把事物之间的关系理清了,文章也就好写了。逻辑关系不清,必然导致思维混乱,导致文章结构和文字表达混乱。因此,公文作者要有哲学的思辨能力,有综合分析、概括提炼、推理演绎的能力。具体来说,公文写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:
一是总分关系。总分关系,也就是纲目关系。这就好象大树的主干与分枝的关系,你不能把两者的关系搞平列了,更不能搞颠倒了。一个主干可以有几个分枝,主干是统领分枝的。俗话说,纲举目张。如果不把纲举起来,目是张不开来的。
二是主从关系。主从关系,也就是主次关系,重点与一般的关系。它们之间本身并没有隶属的关系,但相互之间联系密切,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。毛主席在《矛盾论》中指出,要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,说的就是这回事。
三是并列关系。这是相互之间不相隶属,又相对独立的一种关系。这种关系普遍存在,在公文中出现的几率更高。比较典型的并列关系有:天时、地利、人和;人、财、物;空间、时间、强度。比较常见的还有: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生态文明;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党的建设等等。
四是递进关系。这是同一种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。时间上的递进:古代、近代、现代、当代;空间上的递进:国际、国内、本地;植物生长的递进:生根、发芽、开花、结果;学习上的递进:武装头脑、指导实践、促进工作。递进关系,有时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,如季节中的春、夏、秋、冬,人生中的幼年、少年、青年、中年、老年,这其中每一阶段可以说是并列的,但它们又是有秩序的,是不可以随便打乱编排的。
五是点面关系。面是由众多的点组成的,为了说明面的情况,我们经常用点的事情来作为例子。这在调研报告、工作总结、经验介绍中经常采用。关键是,这个“点”的选择,必须与“面”是存在内在联系的,是可以反映面上的整体情况的。
六是因果关系。因果关系也就是事物之间存在必然的因与果的关系。这种关系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,而是客观存在的。它是文章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和核心。揭示因果关系,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战斗力。因果关系要体现在文章的整体构架和文字表述之中,而不必明白地指出来。
七是定性与定量的关系。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判断,定性的说服力总不如定量的大。定性是一种大体的判断,而定量则是一种精确的判断。因此,能定量说明的,最好定量。但也不是绝对的,如果通篇文章都是数字的罗列,那就成了统计报告,文章的味道就很差了。定量是好钢,要用在刀口上。
八是虚实关系。写文章要做到以虚带实,虚实结合。所谓虚,就是文章要有灵魂、有高度、有理论的支撑;所谓实,就是文章要有数据、有案例、有事实的支撑。虚实的比重取决于文章表达的需要,没有一定的成规,但两者必须紧密配合,融为一体。虚为实之花,实为虚之果,两者相映成趣,互为表里,文章就显得生动活泼,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。
之五:公文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
形式服务于内容,技巧服务于思想。研究公文的写作技巧,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公文的作用,更好地促进工作。公文写作从技巧上来说,当然无法与文学作品相提并论。文学作品强调细节,机关公文强调概括;文学写作鼓励发挥想象,公文写作必须杜绝虚构。文学写作与公文写作是两个不同的范畴。我们可以要求每一个机关干部都能写公文,但无法要求他们都能写文学作品。但这并不是说,公文写作就是一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低级活儿。实际上,要写好公文,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。这些技巧是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、不断积累、不断提高的,而且,有些技巧,实际上是文章的共性技巧,你掌握了它们,在其它文章写作中,也是有诸多好处的。大体来说,公文写作有以下几个关键环节:
一是文章的角度。动笔之前,首先要问一下,我这篇公文是用来做什么的?是给什么人看的?这样一问,你就找到了文章的角度。这就好比你与女朋友谈恋爱,却用与父母讲话的腔调,那女朋友不是怀疑你智商有问题,就是对她没感觉,这恋爱多半就谈不下去了。中国有句成语叫对牛弹琴,过去的意思是讥笑听的人笨,但反过来说,你不顾对象,乱弹一气,自己还不是个笨蛋?所以,为文章找到一个角度,是第一位的。向领导汇报工作,你就要像汇报工作的样子;代领导草拟讲话稿,你就要把自己当作领导来写文章。机关里的公文种类繁多,但就其处理的关系来说,无非是对上、对下、对内、对外这几种而已,由此而产生了报请性公文如请示、报告、总结、议案,指挥性公文如指示、意见、决定,记录性公文如会议纪要、大事记,通联性公文如函、简报,公布性公文如公告、通告、通报,法规性公文如条例、规定、办法、制度等。每个机关由于职权不同,使用公文的种类也各不相同,除了后两类由一级政府常用外,一般机关对前四类公文都会用到。这些公文都有现成的体例,你只要找对了角度,就可以对号入座,选择合适的文种了。
二是文章的结构。结构好比一个人的骨架。一个长得好看与否,固然与脸蛋有关,但如果那个人的身子有问题,丢胳膊少腿的,那就不仅仅是好看与否的事情了。公文由于有固定的体例,结构上化的心思不会太多,特别是履行公事的公文,一般都是模式化的。但一些有创造性内容的公文,如经验总结、领导讲话、调研报告、工作汇报等等,还是很讲究文章的结构的。结构安排的要点是,找出重点,理出层次,排出顺序,使文章脉络清晰,布局严谨,重点突出,自成体系。这样的文章,就像一个比例协调、健康壮硕的美男子,即使稍有瑕疵,也无伤大雅。
三是文章的语言。这是文章最为鲜活的部分。好像一道菜,如果色、香、味不行,任你营养再好,也是倒人胃口的。官样文章,往往是死板的代名词。这固然有公文要求严谨的因素,但也有写作者思想僵化、语言苍白的原因。实际上,语言的苍白,根源在于思想的苍白。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官样文章是四平八稳、面面俱到,然面目可憎、味同嚼蜡,报告象论文,总结象经文,其中充满了空话、套话、废话,甚至还有不少假话。文风不正是现象,作风不正是根源。所以,在语言问题上,我们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切实改变机关作风,是改变目前文风的前提。在这一前提下,我们还是要对文章的语言下一定功夫。
就文章的语言来说,总的要求是准确、鲜明、生动,落实到公文写作,应根据不同的文体,运用不同的语言。大体上有三类:条例、规定、意见类的公文需要的是严谨的书面语言,最高的境界是不能轻易更改一个字;报告、总结、信息、函件类的公文需要的是规范的书面语言,要求能够准确表达,不产生歧义;领导讲话则要求口语化,文句不能过长,还要根据领导者的个人风格,注意适当的修辞,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。修辞可以使文章产生文采。就修辞来说,在公文写作中常用的有排比、对仗、顶真、连缀,有的还把排比拆分了用在小标题或者段落的开头,以增强文章的气势。有时,还可适当运用比喻、警句和俗语,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。但修辞的运用一定要恰到好处,不要为了追求文采而伤害了文意。否则,舍本逐末,得不偿失。
四是文章的起承转合。起与合,指的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;承与转,指的是文章内部的连接与过渡。文章就象一部机器,起承转合就是装配的技巧。装配得好,文章自然流畅,浑然一体,读起来朗朗上口,口角留香;装配得不好,就象蹩脚技师装配的汽车,方向不稳,大灯不亮,刹车失灵,开着不顺手,坐着也心颤。起承转合是文章写作的基本技巧,过去八股文考试,讲究的就这四个字。起要开门见山、直奔主题,承要顺水推舟、自然平顺,转要见风使舵、力挽狂澜,合要水到渠成、干净利落。一般的公文都有自己的行文套路,难度不是很大。只要多学习、多揣摩、多写作,是不难掌握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起承转合不仅仅体现在文章的构架中,体现在段落与段落之间,还体现在句与句之间。有的人写的文章,上下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,不讲承转关系,生拼硬凑,使人读起来佶屈聱牙,十分难受。这是写作之大忌,一定要戒之再戒之。
五是文章的标题。好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。公文的标题要概括凝练、突出重点,明白易记、朗朗上口。要把文章的信息量尽可能多地浓缩在标题上,使人一看标题,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。特别是信息的标题,一定要高度概括信息内容,引人注目,这样才不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。
之六:几种常用文体的写作要点
公文写作格式化的部分一般是比较容易掌握的,但每种文体都有特定的作用,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要求。总的来说,写作没有一成不变的成规,运用之妙存乎一心。各类文体间的不同,主要是表达方式的不同,从内容来说,还是有机联系的。因此,不能用割裂的观点来看公文写作。下面,就日常工作中遇到较多而又相对灵活的几种常用文体,谈谈写作要点。
一、领导讲话
领导讲话在机关公文写作中具有较高的地位。一般来说,能胜任起草领导讲话的人,基本上具备了公文写作的扎实功底。起草领导讲话,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,目标要集中,高度要足够,说理要透切。要把握好上级精神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,分析形势高屋建瓴,部署工作态度明朗,提出措施操作性强。对重点、难点、焦点问题,要深入分析,充分论述,从领导的角度提出处理意见。领导讲话还要注意要有新意,工作内容变化不会太多,领导讲话如果没有新意,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。领导讲话还要注意讲话者的个性特点,量体裁衣,使领导念起稿子来,如同自己打的腹稿一样,朗朗上口,自然顺畅。还要有激情,要把领导对事业的专注、对社会的负责、对成功的渴望和对前景的信心,通过讲稿体现出来,使领导讲话成为一种战斗的动员,引起参会者的热烈响应。此外,好的讲话稿,还要给领导发挥留有余地,适当举一些典型事例,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。
二、工作报告
工作报告是最难写的。难的不是文字的表达技巧,而是表达的全面性和准确性,即对工作成绩、工作部署的提法是否到位。这也是写作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。工作报告的写作,既要全面,又要有重点,要注意相关工作的协调与平衡问题。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,不拘泥于传统的老套的提法,但对新的提法,一定要仔细推敲琢磨,要站得住脚,经得起各方的追问和实践的检验。
三、调研报告
调研报告是最能发挥写作者才能的文体。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工作,调研报告是为决策服务的。形势在变,任务在变,办法和措施当然也要变。如何变?就需要调研来回答。因此,广泛占有资料,深入研究问题,找出原因所在,提出对策措施,是调研报告写作的要点所在。调研报告要明确目的性,突出针对性,注重实效性,确保操作性。要拓宽思路,关注热点,剖解难题,避免事实的简单罗列,而找不到事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各种事实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。凡列入报告中的例子,都要有典型性,有说服力。调研报告的核心在提出对策措施,既要考虑领导会不会采纳,也不要太揣摩领导的意图,关键是提出的措施要有坚实的基础,领导一旦采纳,可以切实实施。
四、总结报告
总结报告有年度工作总结、专项工作总结之分。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吸取经验和教训,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。总结应当是最好写的。现在普遍性的问题是,把总结当作表功的工具,背离了总结的本意。这是需要纠正的。总结要善于发掘亮点,总结经验,以利积累和推广。要点面结合,定性与定量结合,用必要的数据和典型事例来说明情况。
五、信息与简报
信息是机关内部使用的一种常用文体,它的作用在于反映情况、交流信息、指导工作。信息灵活、方便,不拘一格,是一种十分灵活的文体。它不象正式文件那样必须走正规程序,领导看到后也不必批示。信息的要求是准确、及时、有效。时效性是信息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。因此,对信息的文字要求可以略为降低,只要能说明情况即可,关键是要把情况及时报上来。信息与情报、新闻是兄弟。这就好比一个老鼠,当它还在老鼠窝里时,是情报,获取的方法是刺探;当它跑到自己的房间来时,是信息,获取的方法是捕捉;当它跑出大门到大街上时,是新闻,获取的方法是抢。信息写作的要求是简明扼要、突出重点、富有新意,核心是要有信息含量,即别人不知道的东西。信息从内容上来分,有动态型、经验型、问题型三大类。最难写的是问题型信息,既要分析原因,也要提出对策。但不要勉强,有时不一定就能提出对策,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有极大的价值。
与信息相似的是简报,如会议简报、工作简报,广义上也是属于信息。简报主要用于交流。要保持原生态,撷取独特的观点,挖掘思维的亮点,达到相互启发的效果。信息与简报要行文简洁,干净利落。
六、介绍材料
介绍材料有两类,一类是机关内部的典型材料,一类是向社会公众介绍的一般性材料。两者有相似之处,也有一定区别。大体上,典型材料主要是推广经验用的,用于会议发言、书面交流;一般性介绍材料主要是介绍情况、扩大影响用的,用于向来访者介绍或者在报刊杂志上发表。两者的对象是不同的,写作的要求也是不同的。
典型材料与总结报告有点接近,但要求更加突出典型性,主题要集中,开掘要深,要充分发掘特色和亮点,给人以启发和教育。同时,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,经验要总结归纳,但不要人为拔高。适当运用数据和典型例子,以增强说服力。
介绍材料可以参照典型材料的一些写法,需要注意的是,必要的背景交代不可缺少,尽量把专业名词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普通词汇,或者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。文字以叙述性、说明性文字为主。内容要详略得当,重点突出,便于理解。
七、会议纪要
会议纪要属于记录性文体,本身的写作要求并不高,关键是真实、准确、明白。时间、地点、参会人员、达成事项等基本的要素不能少。会议达成的统一意见是核心内容,写作时,认识性文字力求简略,结论性文字力求明确。要表述明白、界定清晰、不留死角、便于执行。
八、工作方案
工作方案往往是集体讨论的产物,对写作的要求不高,关键是合理可行。指导思想、目标任务、工作机构、经费安排、实施步聚等各项要素要全,内容要具体,职责分工要明确,步骤要合理。
其它的公文种类还有许多,不论何种公文,都必须符合法律、法规和政策、制度,这是前提。公文本身也可能成为法律、法规和政策,对这类文体,要特别强调开放式写作,从初稿草拟到正式定稿,一定要走群众路线,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,真正统一思想,集中民智,夯实基础。越是强制力大、时效性长的公文,写作的技巧越是次要的,对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。
之七:如何提高写作水平
提高写作水平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情,急不得,也歇不得。既要有决心,也有要行动,更要有信心、有恒心。在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之后,下面几点是少不了的。
一是多学。学习是人类进步的必由之路。学习可以积累知识、增长才干、提高能力。学习的重要性不但体现在写作水平的提高上,也体现在综合能力的提高上。古人云,学而优则仕。那意思是说,学习好了就可以当官。反过来说,当官的一定要学习。机关干部的学习机会要比普通群众多,但在机关中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,不是应付了事,就是学无方向,真正肯下功夫学习的人也不多。要提高写作水平,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。只有不断学习,才能吸收新知识,肚子里才会有实货,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,一挥而就。对机关干部而言,政治、经济、法律、科学、历史、地理、文学、艺术都要学,尤其要注意关心时事,学习最新文件和相关政策。学习也要注意方法,应该结合本职工作,缺什么补什么,在博学的基础上,在某一方面学得深一点、钻得透一点。然后可以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,提高整体水平。
二是多思。孔夫子曾经说过,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。学习与思考是一体两翼,一个铜板的两个面。思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。为什么同样在学习,有的人收获多,有的人收获少,除了天资方面的原因外,主要是各人在思考方面下的功夫大不一样。多思,就是要做有心人。在学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,在工作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,要有所发现,有所感悟,有所创造,有所前进。人才,就是特别爱学习、特别爱动脑子、特别不满足于现状、特别想干事、特别想创新的人。不动脑子的人,往往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他们对遇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,因而也提不出什么看法来。思考的广度与深度,决定了写作的广度与深度。
三是多写。写作的实质是表达。好的文章,就是找到了好的表达方式。写作是一门技艺,是可以训练的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写作水平也不是一天能练出来的。写作是一个不断提高、不断积累的过程,是渐进的过程。只要你肯付出汗水,总会得到收获。文章是有自己特点的,你只有多接触,多读多写,才能掌握它的特点,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、游刃有余,就象庖丁解牛一样。文章的最高境界是不讲技巧但又不逾规矩。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,但也并非没有可能。多写,就是必然的选择。可以从仿写开始,照葫芦画瓢,比照着写,慢慢地就会摸到门道。然后是改写,同一种材料,写成不同的文体,体会其中的特点与区别。这样坚持下去,到一定时候,就会产生质的飞跃,不知不觉间,写作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。
四是多改。文不厌改,好文章是改出来的。古人对文章的修改十分重视,唐代有个叫贾岛的诗人,被称为苦吟诗人,他在驴背上得了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”一对佳句,但对其中的“敲”字是用“敲”还是用“推”一直定不下来,结果撞到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,韩愈帮他定了“敲”字,两人还成了好朋友,“推敲”一词也从此流传了下来。贾岛还有一首《题诗后》的小诗:“两句三年得,一吟两泪流。知音如不赏,归卧故山秋。”可见他对文字提炼的重视。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也是不断修改的产物, “十年辛苦不寻常”,才使它成为巅峰之作。鲁迅在谈到文章修改时说,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章毫不留情地划去。当然,机关公文由于时间的关系,不可能一直让你改,但尽量多改,总是不错的。
五是积累资料。有时要求你在短时间拿出文稿来,如果没有日常的积累,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。因此,平时要注意积累资料。各种素材,只要与工作有联系的,都要留心积累。直接的、间接的,中国的、外国的,本地的、外地的,古代的、现代的、当代的,凡是能搜得到的材料,都可以分门别类地积累起来。这样,一旦要用时,可以随时调用,文章也会生动活泼。现在是网络社会,互联网上有好东西,有些资料可以上网搜索。电脑也是一个好工具,有用的资料可以随时存起来。看到好的句子、新的提法,动动手,把它摘下来,既积累资料,也提高水平,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。有道是天下文章一大抄,看你会抄不会抄。如果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,合理组织材料,把别人新颖的提法、精彩的文字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来,没有人会说你是抄袭的。如果你不动脑筋,囫囵吞枣,整段整段地抄人家,那肯定是不行的。所以,积累资料也要动点脑筋。
六是注重基础。文章不但要有思想性,还要文句通顺,表达到位,词采文采时有彰显,能吸引人,使人能看得下去。有的人写文章,把几个句子硬拼成一句来写,你看的时候,意思是知道的,但总觉得别扭、难受。这就不好了。因此,要从字、词、句、章入手,夯实基础。从词语的搭配到修辞的运用,从标点符号到体例格式,从数字运用到字体设定,都要十分注意。有时候,从细节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字功底。一篇文章写得如何,并不一定要等读完整篇文章才能作出判断,一般情况下,前面、中间、后面大致看一看,挑一段认真看一下,就可以大体断定文章的质量了。写作基础不好的人,可以挑选一些经典文章,一遍遍地反复诵读,可以培养语感。另外,看报看文件看材料时,要多留心,注意各种提法和词语搭配。多看了,功到自然成,写作的基础也就扎实了。